07/05/2023

聆聽身體、感受律動、鬱見新生:以身體為中心的整合性心理治療

聆聽身體、感受律動、鬱見新生:以身體為中心的整合性心理治療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憂鬱症中心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持人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第一屆「動身心」研討會
2023/07/29 (Sun) @ 安南醫院
https://www.mbisymposium.org/mbm2023/webpage.php?id=4



台灣心身治療不能缺少整合性的模式


心身科在歐洲非常發達,以德國為例,住院病人有50%接受身心治療,其中包括精神動力治療、認知心理治療、經顱磁刺激療法、光照治療、營養治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Konzentrative Bewegungstherapie (KBT or Concentrative Movement Therapy) 治療(一種專注於運動的心理治療)、肌肉放鬆訓練、運動治療等。台灣因為健保制度的種種限制,精神醫療集中在藥物治療和急性控制,自然就無法照顧到心身病患整合性治療之需求,使得台灣的身心病患即使有良好教育及經濟能力,還是得不到「更安全有效、更創新整合、更有尊嚴」的身心治療。


創傷與自律神經失調的認知心理學和神經免疫學


「沒有經歷過地震火災之類的天災、或被性侵或恐攻的人禍,是不是就不會得到創傷後壓力症(PTSD)?」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但是大多數的人並沒有直接被蛇咬的經驗,那對蛇的恐懼又是從何而來?學者認為生物對危險的厭惡與恐懼,不一定要透過親身的經歷,也可以經由受到他人對危險的厭惡與恐懼的反應而「制約」恐懼或創傷。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在實驗室圈養的獼猴,第一次見到蛇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好奇多於害怕,但是在牠們看過野生獼猴見到蛇所反應的恐懼行為後,很快就「學習」了恐懼蛇的「反應」。另一個實驗也顯示人類的嬰兒在初次見到蛇也不會展現害怕,因此多數學者認為生物對危險的厭惡與恐懼,不一定要透過親身的經歷,也可以經由受到他人對危險(在這種情境下,例如蛇、蜘蛛、血…等很「弔詭地」成為非制約刺激US)的厭惡與恐懼的反應(此時眼神、表情反而成為制約刺激CS)所制約而「習得」心理的恐懼或創傷(意即制約反應CR)。由此可知,在意他人的看法是人類內建的本能,卻也是造成「心理創傷」不可或缺的機制


創傷和壓力會直接影響生理功能,造成腦部警報系統失調、壓力荷爾蒙異常及免疫功能的失衡。PTSD不只是心靈與大腦的問題—它跟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生命品質是交織在一起的,有時更受到文化與社會潛藏病灶的影響。在網路e世代,前所未有的自由讓人際互動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界線模糊且難以阻擋恣意的侵入,因而也使得霸凌行為的創傷更加無所限制、變本加厲!原本在校園中的恃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惡霸,現在則變成虛擬世界的鍵盤流氓、藏鏡下的酸民,這類的霸凌行為帶來極大的傷害,受害者不限於人格正在發展的青少年,成熟的受害者也不少。


「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王宗岳太極拳論


做為精神科醫師,我們的使命就是和病人一起治癒不幸和童年。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心理治療中的「遺忘」,具有「建立新的記憶」的更深層意義。然而,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或許不是唯一的方法,在東方古老的智慧當中,認為自我探索達到神智清明的境界,是可以透過「身體的察覺」來達成。以身體為焦點的心理的療癒中,治療師將病人潛意識中所恐懼的「關係或情境」,重新在安全的治療關係中被喚起,此時相關的神經迴路被活化,得以聚焦在身體的掌控,重新建立「安全感」,並建立新的正向記憶,來競爭並替代想被遺忘的負向記憶。從身心介面整合的角度,再加上神經科學對心理治療的洞見,「傷痕癒合和創傷遺忘」或許能夠從「本能」轉變為「療癒蛻變」的過程


參考:

https://cobolsu.blogspot.com/2023/04/blog-post_11.html

https://cobolsu.blogspot.com/2020/07/the-unspeakable-mind.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