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24

資訊的傳遞與思想的解放:從開放性科學到封閉式傳承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西方知識傳播自文藝復興起,透過期刊發表、同儕審查、重複驗證及批判思辨,形成了一套促進創新和全球共享的學術機制,對現代文明和科學進步具有重大意義。相比之下,東方傳統強調師徒傳承與祖傳秘方,導致知識封閉性和權威性,難以批判與驗證,限制了創新與進步

西方知識傳播的發展史與創新發表機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和啟蒙時期,當時歐洲社會逐漸從神權主義和中世紀封閉的學術傳統中解放,科學精神與實證方法開始興起。科學革命和哲學變革帶來了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尤其是透過期刊論文發表、同儕審查制度、重覆驗證的實證方法、以及鼓勵批判思辨,逐漸形成了現代科學的根基,對人類文明和科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期刊論文的傳播與創新:科學期刊的發展始於17世紀,《自然哲學會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1665年在英國創立,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期刊提供了知識傳播和創新發表的公開平台。透過期刊,知識可以迅速且廣泛地在各地流傳,學者們能接觸到最新的研究發現並參考他人的工作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這種模式有效避免了知識的封閉性或地方化,使得研究成果能跨越國界和語言障礙,形成全球科學網絡。這些知識也不再依賴個人名聲或權威,而是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供大眾檢視。(註:目前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還在,分為A和B兩本,A出到385期,影響係數4.3;A出到379期,影響係數5.2)

重覆驗證與科學的實證精神:西方科學強調知識的可重覆驗證性,要求研究者提供詳細的實驗步驟和數據,所有科學研究必須經得起他人重複實驗的檢驗。這種要求根源於實證主義的哲學觀念,保證科學知識的穩固性,同時也促進了不斷的發現和創新。

批判思辨的鼓勵:西方科學傳統中,批判思辨被視為知識進步的重要動力。知識並非定於一尊,而是透過不斷的質疑和挑戰來推進。這種批判精神不僅體現在科學家的日常研究中,也體現在學術交流中,學者們鼓勵對既有理論的挑戰和批判,這促使科學界不斷進步和自我修正。這與西方的自由思想傳統一脈相承,並大大促進了科技和人文知識的演進。

西方科學傳播模式的重大意義:西方透過期刊論文、同儕審查、重複驗證和批判思維的知識傳播模式,塑造了現代科學和技術創新的基石。這種開放性、透明性和批判性的學術文化,不僅有助於知識的快速傳播和更新,還有效促進了跨學科、跨國界的協作與交流。這為工業革命、現代醫學、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同時,這種知識生產模式對現代社會的民主化進程也有深遠的影響。科學知識的公開和批判,使得權威主義和神秘化的知識壟斷受到挑戰,普通人能更自由地參與知識的生產和共享,這也促進了公民社會的成熟和民主制度的發展。

東方的知識傳播與反差(師徒家族傳承、特定權威的壟斷)

相對於西方的知識公開化與驗證精神,東方的知識傳承更多依賴於師徒制度、家族傳承或特定權威的壟斷。知識往往被視為稀缺的資源,只有通過特定的個人或家族才能傳遞下去,這樣的知識傳播方式具有封閉性和排他性。例如,許多中醫學知識或技藝經常以「祖傳祕方」的形式代代相傳,外人難以介入或驗證。這種封閉的傳播方式一方面保護了特定家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卻阻礙了知識的廣泛流傳與進步。

東方的知識傳承強調尊師重道和個人權威,師徒關係中,師者的知識通常不會遭受質疑,而徒弟也無法對其進行批評或修正。這與西方的同儕審查制度和批判性思維形成了鮮明對比。隱藏知識和保持「專業門檻」的現象,導致知識往往停滯不前,並無法形成集體共享、互相批評的學術文化,減少了創新與突破的可能性。

總體而言,西方的知識傳播模式促進了現代科學的進步,強調透明、公開、驗證與批判,對於文明和科學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而相對於此,東方傳統中的封閉式知識傳承則較為缺乏公開性與批判精神,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和學術的進步。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看到開放性知識傳播對於社會創新與進步的重要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