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25

精神醫療數化轉型:國際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指引結合數位工具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憂鬱症中心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持人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2025年5月Lancet Psychiatry出版了一篇《INTEGRATE:國際化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指引》,這是由來自各國專家形成共識,共同制定的藥物治療流程指引。該指引強調一項可以根據臨床資料與用藥狀況,動態推送用藥建議的數位工具 Psymatik,具有「一致性、即時性、個人化」三大特色,全面提升思覺失調症及抗憂鬱藥物治療安全性、準確度與臨床實用性,並促進跨科整合與全球化應用。


2025年5月Lancet Psychiatry出版了一篇《INTEGRATE:國際化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指引》,這是由來自各國專家形成共識,共同制定的藥物治療流程指引,目標是彌補現存指引過於冗長、缺乏結構化流程、沒有全球性適用性等缺失。該指引強調「共同決策(SDM)」與以病人偏好、個別症狀及併發症量身訂做處方,並建議從治療初期即積極監控代謝健康及副作用管理。

McCutcheon RA, Pillinger T, Varvari I, Halstead S, Ayinde OO, Crossley NA, Correll CU, Hahn M, Howes OD, Kane JM, Kabir T, Konradsson-Geuken Å, Lennox B, Hui CLM, Rossell SL, Solmi M, Sommer IE, Taipale H, Uchida H, Venkatasubramanian G, Warren N; INTEGRATE Advisory Group; Siskind D. INTEGRAT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algorithmic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Lancet Psychiatry. 2025 May;12(5):384-394. doi: 10.1016/S2215-0366(25)00031-8. Epub 2025 Mar 31. Erratum in: Lancet Psychiatry. 2025 Jun;12(6):e9. doi: 10.1016/S2215-0366(25)00131-2. PMID: 40179920.

臨床建議從第一次發作即應及早介入,並進行SDM共識導向的藥物選擇。副作用與耐受性需定期評估,如有特殊風險族群(如女性、年長者、腎肝功能障礙等),應以低劑量並以藥物濃度作為參考。(1) Use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all treatment decisions; (2) Use treatment decision aids to inform patients regarding side-effect profiles; (3) Act on lack of efficacy or intolerability early; (4) Female, young, and elderly patients often require lower doses; (5) Address substance use; (6) This algorithm intends to give general guidance and might be adjusted for individual patients or settings where it might not be suitable.

依據治療流程,從確診、第一線藥物(推薦由aripiprazole起始)、早期療效再評估、需時換藥、考慮副作用、換成不同受體作用機轉藥物。中間穿插各症狀領域(陽性、陰性、憂鬱、認知)指定之策略,並有專門的副作用辨別及對策(如代謝症候群、錐體外症狀高泌乳素血症等)。有明顯代謝風險的藥物(如olanzapine、clozapine)則建議合併促進生活型態改變及metformin使用以減重。若藥物效果不彰,需及早調整,陽性症狀在二線治療失敗後迅速考慮clozapine,並合併metformin與心理社會治療、代謝疾病管理。

該指引細分各症狀面向的處理:陽性症狀建議分層換藥後即考慮clozapine、陰性症狀則強調排除次發性原因,必要時換用cariprazine、aripiprazole或低劑量amisulpride並合併心理社會治療;憂鬱症狀主張合併抗憂鬱藥,認知症狀需減少抗膽鹼負擔。對於副作用,如體重增加、錐體外症狀、高泌乳素血症等則有明確演算法建議換藥或加用相關藥物。


Psymatik 線上APP與Web工具:

指引強調一項可以根據臨床資料與用藥狀況,動態推送建議的數位工具 (Psymatik),方便臨床操作。根據目前公開的論文報告與附件附錄,INTEGRATE數位工具主要由牛津大學等合作單位維護。從論文和附件看來,Psymatik 應有以下之功能:

1. 數位決策支援系統的核心設計:

  • 即時指引推播:臨床醫師可於APP或web平台輸入個案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診斷、症狀嚴重度、副作用、合併症、目前用藥及劑量等),系統會即時自動產出專屬演算法建議。
  • 視覺化流程圖:主介面以清楚的流程圖方式呈現治療步驟(包括首發治療、療效評估、換藥邏輯、副作用因應、特殊族群注意事項等),一目瞭然、操作直覺。
  • 個人化治療建議:依輸入變項自動調整推薦,如女性、長者、肝腎功能異常者會收到劑量調整及特別監測提醒。
  • 警語與追蹤:內建副作用監測與警語模組,遇 BMI、血壓、血糖、肝腎功能異常時自動標記,並依國際標準推播管理策略。

2. 支援功能與臨床應用

  • 藥物切換建議(Switching Tool):針對不同藥物間的換藥,提供逐日/每週建議減停與增量時程,協助減少換藥風險與戒斷症狀。
  • 治療抗拒監控:當系統偵測到兩線(或以上)藥物療效不足時,自動建議啟動 Clozapine 流程,並輔以血液安全監控方案與說明。
  • 副作用演算法:如出現代謝症候群、錐體外症狀、高泌乳素血症等,APP 會自動推薦生活型態介入、Metformin、降劑量、換藥策略或合併治療順序。
  • 特殊情境提醒:包括懷孕、哺乳、兒童、老人、物質濫用等,每種情境皆有自動彈性化的監測頻率與安全建議。

3. 教學與操作便利性

  • 內建委員會共識與工具解說:系統內嵌多媒體說明,包括流程圖、說明短片或Q&A,協助新手醫師或多專業團隊快速上手。
  • 多語言與地區化:可根據使用者地區調整指引細節、常用藥物名單與監控標準,提升全球適用性。
  • 資料安全與匿名化:重視資料保護,個案資訊不外流,僅供現場決策參考。
  • 互動式更新:接受用戶(臨床醫師)實務回饋,不定期自動線上更新內容以吻合最新國際證據。

4. 實際應用情境範例

  • 醫療院所:供精神科主治醫師於門診/住院即時諮詢,降低傳統查詢紙本繁瑣耗時。
  • 多學科團隊討論:可即時與社工、個管師、藥師等共享個案決策樹,強化團隊共同決策與衛教。
  • 續用/轉介/特殊族群:輔助第一線精神醫療/轉診評估、疑難雜症會診與個案追蹤管理。

未來展望

該數位化工具可與電子病歷整合,連結電子健康紀錄,自動讀取臨床實驗室數據和用藥紀錄,升級半自動化建議系統。並利用AI深度學習,支援發展AI個案預後預測,進一步優化治療計畫與復健資源配置。

總結來說,INTEGRATE線上APP或web工具強調「一致性、即時性、個人化」三大原則,全面提升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安全性、準確度與臨床實用性,並促進跨科整合與全球化應用。未來期待可以落實在病人的實際照顧之應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