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022

《正向心理科學臨床實務》推薦序 正向心理不是天生的,是一種經刻意練習所產生的能力

  《正向心理科學臨床實務》推薦序

正向心理不是天生的,是一種經刻意練習所產生的能力


蘇冠賓 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羅東聖母醫院郭約瑟醫師所翻譯的「正向精神醫學、心理治療與心理學之臨床應用」一書,涵括Seligman正向心理學、Peseschkian正向心理治療學、以及Jeste正向精神醫學之「基本概念、背景與歷史;完整生命週期的正向取向;精神疾病與身心疾病;特殊情境與族群;理論基礎與訓練」五大面向,無疑是目前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教科書。該書對於上述內容已經有完整介紹,我就不再贅述。在這篇序文當中,我僅就「正向心理學的重要性」以及專業人士對於「正向精神醫學的忽略」略作評論。

人類的基因傾向是天生悲觀、負向思考

經過百萬年的演化,一種叫做智人 (Homo sapiens) 複雜物種出現在地球,從原本只在食物鏈中層躍升到食物鏈的最頂層,數萬年之後更是傲視地球的其他生物,甚至造成其他物種滅絕的生態浩劫,靠的就是大約一千四百立方公分的大腦容量所獲得的生存優勢。

即便人類擁有稱霸地球、探索宇宙的智力,但大腦中對壓力危險之偵測器官,卻和和其他動物一樣原始。杏仁核—一個源自數億年前的爬蟲類祖先的複合腦區,演化到古哺乳動物腦的特化器官,用來制約壓力和危險的情境,跳過理性大腦,在意識沒有查覺之下,直接命令自律神經,對壓力做出求生存的全身性反應。然而人類大腦演化在數萬年前所具有的生存優勢,到了現代社會卻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也就是對於「壓力危險特別敏感」。

想像七萬年前有一對剛誕生的智人雙胞胎新生兒,當哥哥在叢林荒野中長大,在面對天災敵人、洪水猛獸的環境中,全身緊繃、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這些敏感的生物反應能幫助他渡過危險,傳宗接代。然而弟弟坐時光機來到現代長大成人,雖然和現代人的外觀、構造和大腦功能並沒有任何差異,但是他面對的壓力卻是前所未有:煩惱下週的報告、下個月的考試、明年畢業求職,他大腦中的危險偵測器從來沒有關機,自律神經不斷失去平衡,最後陷入負向思考、憂鬱焦慮的深淵!

有趣的是,人類有一個特別的基因—5-HTTLPR,負責血清素回收作用的功能,5-HTTLPR有著長短不同的基因多型性,具有「短型」的基因變異者的杏仁核,對於「壓力的反應和負向情緒訊息」特別敏感。這個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具有生存優勢的短5-HTTLPR,主要基因型,卻在現在醫學研究被發現是所有憂鬱症相關基因中最為致病的變異。

正向不是天生的,是一種刻意練習產生的能力

臺灣常見身心疾患在近20年內增高2倍,期間自殺率、失業率、離婚率皆平行升高。世界知名的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主編語重心長地強調,來自台灣的傑出研究,應該帶給全世界更「全面性、整體性」來思考,追求「社會進步和經濟成長」而犧牲「精神健康」的嚴重問題。

記得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啟動了對中國一連串地貿易關稅制裁,201812月,美國三大股指全數下跌9%,標普500經歷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差的12月、納斯達克指數亦踏入空頭市場的熊市,台灣股市也是跌落萬點。不過,當時更吸引我注意力的是,獲選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熱門人選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因長年罹患憂鬱症,在史丹福大學跳樓自殺。在台灣,深受機構表揚重用、廣獲醫護同仁及家屬信任的明星醫師,也因罹患憂鬱症跳樓身亡;加上稍早知名的名廚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以及美國時裝設計師及設計品牌創辦人凱特絲蓓,也都是在人生最高峰結束自己的生命。社會大眾常常無法了解,許多社會菁英的成功人士,選擇在人生最顛峰的時刻結束自己的生命。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我本人很幸運能在大學醫院工作,不但可以行醫救人,更能和聰明絕頂又努力不懈的學生、醫師及教授一同學習。因此我經常發現社會上認為最頂尖的天之嬌子、具有高度成就的教授、名醫,反而更容易陷入嚴重的身心問題。正向心理不是天生的,是一種刻意練習產生的能力,因此,我常常勉勵醫學生和研究生,要用「當總統」的心態來鍛鍊身心,因為最後如果「很幸運」可以不用當總統,那你就賺到「總統級」的身心健康!

雖然正向心理在這幾十年來也慢慢獲得重視,正向精神醫學在精神醫學中也不斷被強調,但這個領域從來沒有被系統性的研究和教育。以PubMed關鍵字蒐尋的文獻為例,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只佔2020582篇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論文中的9篇。因此,我要真心感謝郭約瑟醫師能在百忙當中,編譯這本臨床應用的重要著作,更難能可貴的是,郭醫師的文筆優美,把深奧的精神醫學內容表達的相當清晰流暢,相信郭醫師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能帶動台灣相關領域的重視和發展。

(註:蘇冠賓教授創辦台灣第一個「憂鬱症中心」,根據ExpertScape的統計,蘇教授是台灣「憂鬱症」以及「生物精神醫學」研究領域中排名第一的專家;蘇教授長年投入精神醫學的大腦研究,更多身心保健文章可參考蘇冠賓醫師部落格:https://cobolsu.blogspot.com/



城邦購書:https://www.cite.com.tw/book?id=9114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