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Abbasi K. The drug industry’s crimes and misdemeanours extend far beyond overpricing in the US BMJ 2025; 389 :r1280 doi:10.1136/bmj.r1280
https://www.bmj.com/content/389/bmj.r1280
這篇最新的BMJ文章尖銳批評全球製藥業哄抬藥價及其對公共衛生的負面影響。作者援引英國 NICE 拒絕高價阿茲海默症藥物案例,呼應川普對藥廠的種種指控。文章指出,藥廠不僅誇大效益、隱藏危害,更操縱學術界與醫療系統,造成巨大社會成本。呼籲川普不要只有介入藥廠定價、還要審議藥廠的透明度與社會責任上的「全部罪行與不當行為」,最後期許藥廠能回歸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作為一篇評論文章,其目的在於提出問題和批判,而非全面性的學術分析。文章主要聚焦於製藥業的負面行為,全盤否定藥廠在藥物研發上的巨大投資、風險承擔以及為人類健康帶來的實際貢獻,顯然不夠平衡。部分詞彙如「shameless effort」、「manipulation of science...」、「crimes and misdemeanours 」等,很像川普的語言,這在嚴謹的學術論文中通常會被避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具體解決方案。
The piece disregards the balance of pharms' contributions. Expressions of "shameless effort," "manipulation of science," and "crimes and misdemeanours," resemble the rhetoric of Donald Trump. Mostly, absence of concrete solutions.
本篇評論文章,由 Kamran Abbasi 執筆,尖銳地批判了全球製藥產業當前的運作模式,尤其聚焦於其對藥品定價策略以及對公眾健康責任的態度。文章以英國國家健康與照護卓越研究院 (NICE) 拒絕推薦兩種新型阿茲海默症藥物 (donanemab 和 lecanemab) 在國民保健署 (NHS) 使用為引子,揭示了藥品效益與成本效益之間的核心衝突。NICE 的決定基於這些藥物的高昂成本未能帶來足夠的臨床效益,這不僅反映了醫療資源有限下的理性分配考量,更凸顯了製藥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與公共衛生目標之間的張力。
Abbasi 指出,藥品價格過高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遠不止於美國的市場。他認為,製藥業的核心驅動力是「進一步增加巨額利潤」,這是一種「無恥的行為,卻被良好的意圖所掩蓋」。這項嚴厲的指控挑戰了藥廠常宣稱的「為人類健康貢獻」的說辭。文章質疑,若藥廠真正以改善公眾健康為首要目標,則應當在全球範圍內大幅降低藥品價格,甚至免費或以極低折扣向貧窮國家提供藥品。
更深層次的批評指向了製藥業操縱科學資訊、誇大藥物效益並隱藏潛在危害的行為。這包括對學術界、病友團體、慈善機構和醫療系統的影響。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科學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也扭曲了醫學知識的傳播,最終可能誤導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決策。文章暗示,這種系統性的影響力使得製藥公司得以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規避其應有的社會責任。
儘管文章承認製藥業在某些方面確實帶來了益處,例如推動醫學進步和開發創新藥物,但強調這些益處是以巨大的社會成本為代價的。這種成本不僅體現在高藥價,更體現在對科學誠信、公平醫療資源分配以及公共信任的侵蝕。作者呼籲,如果政治人物(如唐納·川普)真心希望解決製藥業的問題,就應該超越單純的藥價問題,正視其「全部罪行與不當行為」。
總結來說,這篇評論以批判的視角剖析了製藥產業的倫理困境,呼籲其回歸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它不僅是對個別藥物定價的批評,更是對整個製藥生態系統的深刻反思,旨在促使產業、政策制定者和公眾重新審視藥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道德與社會責任。部分詞彙如「shameless effort」、「manipulation of science...」、「crimes and misdemeanours 」等,很像川普的語言,這在嚴謹的學術論文中通常會被避免。本文最大的問題作者除了期待藥廠自己自律,並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解決方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