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mer, M., & Phillips, S. (2024). Where Strategic Philanthropy Went Wrong.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2(3), 28–37.
戰略慈善因依賴過時假設和避免政治參與,未能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賦權慈善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的模式,專注於提供人們創造自身解決方案的工具,並推動政治變革。要實現持久進展,慈善必須轉向賦權個人和建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多種族民主,而不是僅僅依賴於項目資助。
- 戰略慈善的失敗 Strategic Philanthropy:儘管慈善捐款增加,美國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卻日益惡化或停滯不前,這表明傳統的戰略慈善模式無效。
- 過時的假設:認為富有的捐贈者最適合解決社會問題,而受益者beneficiaries缺乏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這一假設是錯誤的,並且加劇了不平等。
- 非營利組織的限制:非營利部門主要依賴慈善捐款,無法大規模解決社會問題,這凸顯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
- 賦權慈善:提出一種新方法—賦權慈善,專注於提供給予貧困者通過政治和經濟自決創造自己解決方案的資源(註:以精神病患者而言,要NPO可以扶植輔助病人團隊,在醫療和人權上發聲)。
- 政治參與:慈善應該加強與政治的互動,以影響政府對系統性問題(如種族不平等、貧困和環境退化)的行動(註:找到關心精神疾病議題的民意代表)。
- 成功案例:文章舉出了喬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基層活動成功案例,慈善資助的選民動員努力顯著影響了選舉結果和政策變革。
- 對富有捐贈者的批評:富有的慈善家往往避免資助挑戰權力和財富結構的舉措,導致他們的貢獻更像是一種安慰劑,而非解決深層社會問題。
- 現金轉移的證據:研究表明,直接、無限制的現金轉移(UCTs)和全民基本收入(UBI)比傳統慈善計劃更能有效改善貧困者的生活。
- 系統性種族主義:慈善往往忽視系統性種族主義,而系統性種族主義加劇了貧困,特別是在有色人種中,結構性變革是實現真正進展的必要條件。
- 呼籲多種族民主:為了應對系統性問題,文章提倡加強多種族民主和選民參與,認為持久的社會變革將來自於政治賦權,而非孤立的慈善干預。
作者認為,戰略慈善的一個主要缺陷在於,它過度依賴非營利組織,而這些組織無法應對諸如貧困、種族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等系統性問題。慈善往往集中於提供短期解決方案,卻避免挑戰權力和財富結構的舉措。這種迴避根本問題的策略,如結構性種族主義和經濟不平等,阻礙了實質性的變革。研究表明,直接現金轉移和全民基本收入(UBI)比傳統慈善干預更有效,因為貧困者能夠負責任地運用資金來改善生活,這也反駁了貧困者無法管理資源的觀念。
文章還強調了非營利部門的局限性,與政府推動大規模變革的能力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例如,政府計劃如《平價醫療法案》和 COVID-19 救援計劃,顯著減少了貧困,並擴大了醫療保健的可及性,這是慈善從未能實現的。Kramer 和 Phillips 認為,為了讓慈善真正有效,它必須增加與政治過程的參與,以影響政府在種族不平等、貧困和環境法規等問題上的行動。
總結來說,作者呼籲慈善運作方式的徹底轉變。與其依賴富有的捐贈者來決定解決方案,他們提倡賦權個人和社群掌握自己的未來。通過支持政治參與和促進自我決定,慈善可以在建立更公平和可持續的社會中發揮關鍵作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