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2016

二十一世紀的腦科學:天才與瘋狂、情緒與恐懼(演講摘要)

二十一世紀的腦科學:天才與瘋狂、情緒與恐懼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神經及認知科學研究所
身心介面實驗室 一般精神科

演講摘要:
大腦的功能過去因為無法被直接觀察,因此對大腦存有許多迷思。絕大部分的人對心智功能的運作極度的不了解、對其影響也毫無能力察覺(招架)、對其健康保健或疾病療養更是難以想像地忽視!近年來對大腦的研究有許多的突破,再再更新我們原本對大腦誤解。心理學和腦科學現在在美國高中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學門,在歐洲更是中學的基本課程!科學家現在很清楚知道大腦會受基因體的遺傳所調控、受成長、學習外界環境、壓力等因素所影響;科學研究都指向「大腦:是一切行為的主使者、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病灶」,但這些想法如何從實驗室傳達到日常生活中呢?科學上熱烘烘的大腦新紀元,是不是能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記憶、決策、思考和行為的觀察呢?
心智是多麼的奧秘!不懂腦科學或心理學的睿智者,似乎可以輕易駕馭,但是時時刻刻探索腦科學的專業人士或精神科醫師,並沒有從精神疾病中「免疫」。當談論到「行為的主宰」是「天性nature或教養nurture時,總是引起熱烈討論。社會大眾對「基因決定論」、或是「自由意志戰勝環境」的說法,都能舉出如山鐵証。如今對基因研究的方法更加進步,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基因的表現可以同時被遺傳與環境所影響。壓力事件(如學業、工作、情傷、天災)常常令人憂鬱喪志,有人卻能愈挫愈勇、勇敢迎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抗壓」表現的差異呢?科學家發現不同的血清素serotonin基因變異就可能造成面對壓力截然不同的反應。從生物精神科學的角度看來,情緒和記憶的分子機制逐漸被「解碼」,就連「抗憂鬱藥物」都可以改善神經細胞的可塑性,甚至是憂鬱症療效的關鍵
天才與瘋狂似在一線之間?或者連那條線都沒有?Van Gogh梵谷生前經歷多次嚴重精神病,自殺以前舊病復發住院治療,卻在最後七十天內接連畫了七十幅畫。他的曠世奇才同他的瘋狂是否直接有關?醫學上恐怕永遠無法診斷。其實,大部份的天才並沒有精神病,就算有精神疾病也不一定和創作有直接關聯, 但有一些研究發現,藝術家當中有較高的比例合併有精神疾病;許多醫學証據也支持,精神病理與藝術家的某些特質(創作)是類同的。身為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文學博士及作家的Nancy Andreasen 說過:「當連結大腦不同面向功能而形成有組織的新想法時,結果可能就成為創造力。但如果連結和組織是失敗的,結果可能就是精神疾病。有時候,這會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精神病是人類可以演化成為人類所付出的代價嗎?諾貝爾獎得主John Nash納許說過:「我的天才與我的精神分裂症,都是同一個地方跑出來的」。

腦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教學上的應用是21世紀刻不容緩的教育原則,每個人每天都被焦慮、喜悅、憂鬱、憤怒各種情緒和記憶所牽引,更要知道大腦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大腦會因為外界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機制,終其一生不斷的在作調適與類化。在講座中,希望能透過「二十一世紀的腦科學」,運用科學觀念探討這些重要的議題。
參考資料:
1.       撫養及成長過程導致行為及大腦之改變 http://cobolsu.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20.html
2.       遺傳與環境對行為與基因表現的影響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908.html
3.       壓力造成大腦功能及基因表現的立即改變http://cobolsu.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87.html
4.        抗壓基因愈「長」愈好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4926.html
5.       Antidepressants的療效是建立在neurogenesis嗎?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antidepressantsneurogenesis_25.html
6.       天才與瘋狂:音樂家的特質與精神病理(演講摘要)http://cobolsu.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19.html
7.       創傷與復原之一社交遭排擠身心具創 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8297.html
8.       「遺傳與養育」對壓力反應的影響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4808.html
9.       學習造成大腦結構的改變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6/blog-post_7871.html
10.    身心介面實驗室https://sites.google.com/site/mindbodyinterfa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