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是影響身體和心理的大腦疾患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身心介面實驗室主持人
身心介面實驗室主持人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憂鬱症、癌症與愛滋病是本世紀戕害人類健康,造成人類失能的三大疾病。憂鬱症比糖尿病或高血壓來得更「流行」,但卻常常被忽略,也很少被早期發現。憂鬱症造成患者自尊的喪失、酒精及藥物濫用、身體健康的惡化及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的破壞。根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二的憂鬱症患者曾經企圖自殺,而十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不幸死於自殺(圖片來源:中央社)。
儘管憂鬱症有如此高的盛行率和死亡率,而且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令人意外的是,接受適當治療的患者竟然少於十分之一。憂鬱症很少被正確診斷及治療的原因很多,包括:(一)、患者常常不覺得自己「憂慮」,反而較常以「非特異性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疼痛、失眠、疲勞…等)」來表現;(二)、憂鬱症患者儘管處在「崩潰」邊緣,仍能努力維持一般生活運作,使得周遭親友無法察覺;(三)憂鬱症的病理特質常被誤解,有時甚至精神科及心理衛生工作人員也會有不正確的觀念及態度,包括:「憂鬱症是壓力造成的」、「意志力不夠堅強的人才會得憂鬱症」、「重鬱症患者不應該從事高度壓力性的工作,例如老師、醫護人員」…等等,這些都是一般人對於憂鬱症很常見的誤解及迷思。
憂鬱症的診斷是由受過精神科專科訓練的醫師,評估病患的精神病理,再以國際診斷標準來佐證,過程相當嚴格。簡單來說,病患憂鬱症發作時會出現情緒極度低落、幾乎一整天都感到心情鬱悶、或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感受不到樂趣,並且連續兩週內伴隨下列至少四項以上的症狀:體重減少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覺得疲累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心或集中注意力、想到死亡或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或具體計畫,患者病發時會造成其身心極嚴重不適,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功能,甚至於造成思考及行為上的障礙,出現自傷、或傷人的危險。生病的人除了無緣無故心情低落外,生活好像束縛在無形的牢籠之中,喘不過氣來。對外界的看法像戴上墨鏡一般,看凡事盡皆黑暗,沒有一件事引的起興趣去做,度日如年。
目前醫學對「治癒憂鬱症」仍束手無策。根據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憂鬱症臨床研究(STAR*D)的結果顯示:四千多位病患在為期三個月的第一線抗鬱劑嚴謹治療下,只有27%病情緩解;而且當病患很合作地配合為期一年「四階段、合併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之後,竟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改善!
憂鬱症治療不能只靠藥物,一定要合併心理(壓力管理、認知重建)、社會(人際互動)及生活型態改變(光照療法、運動、營養療法)的多方位介入。其中在營養療法方面,本團隊為國際間研究n-3脂肪酸抗鬱療法的知名團隊,我們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n-3脂肪酸對深受憂鬱症所苦的「懷孕及產後」婦女的抗鬱療效。
許多憂鬱的孕婦會擔心:「藥物會不會造成胎兒長期的影響」、「藥物會不會透過乳汁而影響到小baby」…。其實大部分抗憂鬱的藥物對孕婦或胎兒都沒有明確的危險性,但是對胎兒早期發展及之後長期的影響卻是未知的,如果病患的病情相當嚴重,而且對藥物曾經有不錯的療效,醫師可能仍會建議繼續服用藥物,並謹慎監測母親及胎兒的健康。然而,對於新生命充滿期待的準媽媽,有時候連咖啡、茶、刺激性的美食都忌口,更何況是藥物。所以如果強烈拒絕使用藥物,心理治療、針灸、光照療法、n-3脂肪酸(俗稱深海魚油)等,也有足夠証據來做為替代療法。N-3脂肪酸的抗憂成分以 EPA(eicosapentaenic acid)為主,建議治療劑量在每天服用含 EPA 超過1克為原則,四週後效果不夠時可以加至2克。病患可以自行選購優良製藥 GMP的任何產品,只要成分穩定,療效應該不會受到製造廠商或原料來源的影響。
長年來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因為擔心魚類污染,一直不建議孕婦多吃魚類。但在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下,FDA終於改變政策,建議「孕婦多吃魚類」!這是很重要的里程,讀者可以參考FDA 網站也了解服用魚類的原則(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393070.htm)。基本上,良好的魚油濃縮和精鍊過程可以去除重金屬污染,所以如果服用的是魚油膠囊則更加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衛生單位並沒有對n-3脂肪酸的販售做嚴格把關,因此選擇時要格外留意。
憂鬱症是隱形的殺手,即使生活在身邊的至親好友,都可能無法察覺輕微的憂鬱狀態。所以未來在憂鬱症防治的工作上,精神醫學可能要思考更多的治療模式以做為基層治療的指引;醫學教育則應加強基層醫師對診斷的敏感度、治療原則的熟悉、及疾病衛教…等等;最重要的,是大眾要對憂鬱症的早期查覺並去除就醫的障礙,才能全面改善憂鬱症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儘管憂鬱症有如此高的盛行率和死亡率,而且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令人意外的是,接受適當治療的患者竟然少於十分之一。憂鬱症很少被正確診斷及治療的原因很多,包括:(一)、患者常常不覺得自己「憂慮」,反而較常以「非特異性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疼痛、失眠、疲勞…等)」來表現;(二)、憂鬱症患者儘管處在「崩潰」邊緣,仍能努力維持一般生活運作,使得周遭親友無法察覺;(三)憂鬱症的病理特質常被誤解,有時甚至精神科及心理衛生工作人員也會有不正確的觀念及態度,包括:「憂鬱症是壓力造成的」、「意志力不夠堅強的人才會得憂鬱症」、「重鬱症患者不應該從事高度壓力性的工作,例如老師、醫護人員」…等等,這些都是一般人對於憂鬱症很常見的誤解及迷思。
憂鬱症的診斷是由受過精神科專科訓練的醫師,評估病患的精神病理,再以國際診斷標準來佐證,過程相當嚴格。簡單來說,病患憂鬱症發作時會出現情緒極度低落、幾乎一整天都感到心情鬱悶、或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感受不到樂趣,並且連續兩週內伴隨下列至少四項以上的症狀:體重減少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覺得疲累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心或集中注意力、想到死亡或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或具體計畫,患者病發時會造成其身心極嚴重不適,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功能,甚至於造成思考及行為上的障礙,出現自傷、或傷人的危險。生病的人除了無緣無故心情低落外,生活好像束縛在無形的牢籠之中,喘不過氣來。對外界的看法像戴上墨鏡一般,看凡事盡皆黑暗,沒有一件事引的起興趣去做,度日如年。
目前醫學對「治癒憂鬱症」仍束手無策。根據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憂鬱症臨床研究(STAR*D)的結果顯示:四千多位病患在為期三個月的第一線抗鬱劑嚴謹治療下,只有27%病情緩解;而且當病患很合作地配合為期一年「四階段、合併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之後,竟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改善!
憂鬱症治療不能只靠藥物,一定要合併心理(壓力管理、認知重建)、社會(人際互動)及生活型態改變(光照療法、運動、營養療法)的多方位介入。其中在營養療法方面,本團隊為國際間研究n-3脂肪酸抗鬱療法的知名團隊,我們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n-3脂肪酸對深受憂鬱症所苦的「懷孕及產後」婦女的抗鬱療效。
許多憂鬱的孕婦會擔心:「藥物會不會造成胎兒長期的影響」、「藥物會不會透過乳汁而影響到小baby」…。其實大部分抗憂鬱的藥物對孕婦或胎兒都沒有明確的危險性,但是對胎兒早期發展及之後長期的影響卻是未知的,如果病患的病情相當嚴重,而且對藥物曾經有不錯的療效,醫師可能仍會建議繼續服用藥物,並謹慎監測母親及胎兒的健康。然而,對於新生命充滿期待的準媽媽,有時候連咖啡、茶、刺激性的美食都忌口,更何況是藥物。所以如果強烈拒絕使用藥物,心理治療、針灸、光照療法、n-3脂肪酸(俗稱深海魚油)等,也有足夠証據來做為替代療法。N-3脂肪酸的抗憂成分以 EPA(eicosapentaenic acid)為主,建議治療劑量在每天服用含 EPA 超過1克為原則,四週後效果不夠時可以加至2克。病患可以自行選購優良製藥 GMP的任何產品,只要成分穩定,療效應該不會受到製造廠商或原料來源的影響。
長年來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因為擔心魚類污染,一直不建議孕婦多吃魚類。但在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下,FDA終於改變政策,建議「孕婦多吃魚類」!這是很重要的里程,讀者可以參考FDA 網站也了解服用魚類的原則(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metals/ucm393070.htm)。基本上,良好的魚油濃縮和精鍊過程可以去除重金屬污染,所以如果服用的是魚油膠囊則更加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衛生單位並沒有對n-3脂肪酸的販售做嚴格把關,因此選擇時要格外留意。
憂鬱症是隱形的殺手,即使生活在身邊的至親好友,都可能無法察覺輕微的憂鬱狀態。所以未來在憂鬱症防治的工作上,精神醫學可能要思考更多的治療模式以做為基層治療的指引;醫學教育則應加強基層醫師對診斷的敏感度、治療原則的熟悉、及疾病衛教…等等;最重要的,是大眾要對憂鬱症的早期查覺並去除就醫的障礙,才能全面改善憂鬱症的預防、診斷與治療。
隱藏憂鬱是很累的(並不容易),其實你不需要一直戴著笑臉面具...
ReplyDeletehttp://www.dadas.com.tw/ingawei/3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