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08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 英國為何強盛(1)廣納入才

英國為何強盛:笑納世界菁英,滋養百花齊放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無論是學術界、經濟產業或文化界,台灣仍尚未把「吸引國外人才」當作一個重要的議題,光是來台旅遊,就足夠讓外國人吃足苦頭。台灣到底有沒有吸引世界人才的條件呢?

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英國是個島國,如同台灣一樣,天然資源並沒有其他大陸型國家豐富,六千萬人口也不算多,農漁牧只佔其GDP一兆英鎊中的1%,儘管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精密電子儀器的製造地,但是工業在英國的重要性不斷在下降(五十年前約佔GDP的40%,2005年只佔13%)。因此,我一直很納悶,英國究竟是為何強盛?

有人認為英國的強盛在於成功的金融服務業,根據2005年GDP中各產業所佔的比例,銀行金融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所占比重最多,約為17%,在這個項目中,許多英國公司都是處於世界領導地位,以HSBC為例,近年來都是英國最賺錢的公司。有人認為英國的強盛在於教育、學術和科學研究的先進,國際知名學府,如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皆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學術、科學和教育樞紐,也為英國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及相關人才慕名而來,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醫療及教育合佔GDP 13%),也為這個知識型經濟體系國家吸納不少人才。也有人會略帶著情緒性的口氣,認為英國的財富是靠百年前老祖宗在世界各地掠奪而來…。雖然種種說法都有道理,但住在此地已經一段時間,我還是很難理出一個頭緒,我相信這個問題就像研究精神疾病一樣,其結果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不只眾多因素相當複雜之外,各個因素還相互影響。所以,我想透過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實際「案例」,看看能否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案例一

全世界各大城市大多都會有一個著名的交響樂團做為〝金字招牌〞,然而倫敦卻不〝尋常地〞至少擁有〝五〞個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ic Orchestra (LSO), Philharmonia Orchestra (PO),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LPO),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RPO), BBC Symphonic Orchestra (BBCSO)。如果再加上一個世界三大歌劇院之一的Royal Opera House(皇家歌劇院ROH)交響樂團,那麼其陣容可就更加〝鏗鏘有力〞、〝舉世無雙〞了!

一個交響樂團最重要的就是樂團的首席指揮-Principal Conductor(或稱音樂總監Music Director、Chief Conductor),要擔任首席指揮並不容易,不但要有高深的音樂素養,更要有駕馭統治的天份,才能把上百位演奏家的樂音,化為一首偉大的樂曲。而若要在倫敦擔任這些世界級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那就更是萬中選一的音樂人才(天才),多年前當我在倫敦進修時,當時擔任倫敦五大交響樂團及皇家歌劇院的首席指揮的名單令我大吃一驚!

– LSO:Valery Gergiev(俄國人、現年55歲)

– PO:Christoph von Dohnányi(匈牙利裔德國人、現年79歲)

– LPO:Vladimir Jurowski(俄國人、現年36歲)

– RPO:Daniele Gatti(義大利人、現年47歲)

– BBCSO:Jiri Belohlavek(捷克人、現年62歲)

– ROH:Antonio Pappano(義大利裔英國人、現年49歲)

細心的各位可能已經注意到,2005-2008年活躍於倫敦音樂界的「領袖級」人物當中,只有「半」個是英國人(英國出生的義大利人),當然英國人當中也有頂尖的指揮家,例如剛剛才卸任的LSO音樂總監Sir Colin Davis,就是英國指揮家之當代巨擘,然而,英國人不分國籍,唯才是用,這些各國的人才都是當代資歷豐富的頂尖高手,以最年輕的Vladimir Jurowski為例,畢業於莫斯科音樂院、現年三十六歲的他,就已經有過世界級歌劇節音樂總監、德國、義大利著名歌劇院及俄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等等的資歷。更不用說才20歲出頭就已經得到古典樂壇多方矚目的Gustavo Dudamel (b.1981/01/26 in 委內瑞拉),他23歲獲得第一屆馬勒指揮大賽的冠軍,之後就獲國際頂尖樂團邀請,並多次受邀擔任 Philharmonia Orchestra 客席指揮,所以多次看到他現場精彩激情的演出。

英國何以成為吸引世界各國人才的重鎮?在早年,歐洲因兩次世界大戰的動亂,使得自由、開放的英、美成為戰亂的庇護所,科學家如愛因斯坦、心理學大師如佛洛依德、音樂家如克倫培勒…等,大批的移民(包括人才)流入英、美,這是英國能夠在很多領域領先他國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的古典音樂即是一例)。其次英國是一個「自由」的社會,不僅在民主上自由,在思想上也非常自由,可以讓各行各業的人才自由發揮。和美國一樣,英國對於外來人口的文化和生活型態非常包容,這和許多歷史悠久的歐陸國家(如法國、德國、義大利)有很大的不同。

在今日,雖然已經沒有戰爭的影響,英國仍對世界各國的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在音樂方面,除了上述的實例之外,英國政府或私人基金會每年舉辦知名的音樂大賽,挖掘人才,並經常提供巨額獎學金給世界各地優秀(天才)的年輕音樂家,讓他們在英國受教育,對英國文化產生認同,提供大量的演出或錄製唱片的機會。在學術方面,以我的指導教授為例,他在義大利接受臨床及研究訓練後,就決心朝學術方向發展,到英國取得博士學位後,繼續到美國受博士後研究訓練,在期間就已經發表許多重要論文並獲得多項國際研究獎項,在義大利、美國和英國都有工作機會的情況下,他還是選擇了定居倫敦。不論各行各業,只要享受到英國精緻的文化傳統、完善的制度和高額的薪資報酬,很多人便會開始思考長久居留,只要有能力、肯努力,英國的確充滿成功的機會。而即便這些來自各國的人才思鄉返回其母國,也會覺得曾經到過英國學習或工作為榮。英國人之能偉大,我覺得「吸引、培養及善用世界各國人才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

感想

無論是學術界、經濟產業或文化界,台灣仍尚未把「吸引國外人才」當作一個重要的議題,光是來台旅遊,就足夠讓外國人吃足苦頭。台灣有沒有吸引世界人才的條件呢?我心裡浮現「外籍新娘」這個「不太妥當」的例子。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覺得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外籍新娘」前來就診、生產或陪伴就診,不論來自泰國、菲律賓或者是印尼的「外籍新娘」,我的感覺是,她們大致年輕、聰明、能幹、可能也很孝順或有進取心(想要賺錢協助娘家的親人)、而且會說「第二或第三語言」。可能是因為「精挑細選」,所以有一定的素質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也許談不上是「人才」,但說她們是當地較為出眾的一群應不為過。我真的很感謝她們嫁到台灣來「幫忙」。然而,台灣並沒有好好照顧她們,不但沒有給予足夠的教育、文化、或娛樂活動,也沒有讓她們可以容易接觸其母國文化,更沒有有系統地讓她們認識並融入台灣的精緻文化。其實,根據婦產科同仁的說法,目前可能每五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這些外國「台灣媳婦」所生,就優生學的觀點而言,這並不是壞事,但如果我們更能夠站在她們的立場,改善她們的生活環境、教育並協且她們融入台灣的主流社會,我想無論對國家社會、或我們未來的下一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我的異想天開是:「聘用優秀的外國人才對學術機構的衝擊」。回顧台灣進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是不斷有國外留學的學者返國服務,但和留學海外的台灣學者不同的是,外國籍的人才在思想、文化、成長上,皆不同於成年之後才出國的台灣人,學術專業上的差異或許不大,但處事態度、價值判斷必有極大不同,自然會帶給機構不同的衝擊。我們知道物種多樣性(diversity)生物進化很關鍵的原因,從英國的例子看來,我相信人才的多樣性必然也會為機構或團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應。

註:[新聞] 英國電影拍攝減稅優惠將全面提高到25%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9318

英國為何強盛 (1 ~ 4) &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中國醫訊及相關著作)
  1.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 英國為何強盛(3)重視文化資產  http://cobolsu.blogspot.tw/2009/04/3.html
  2.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 英國為何強盛(2)重視實證   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10/8.html
  3.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 英國為何強盛(1)廣納入才   http://cobolsu.blogspot.tw/2008/08/1.html
  4.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 英國為何強盛(4)格拉斯哥人民宮
    https://cobolsu.blogspot.com/2015/08/peoples-palace-glasgow-4.html
  5. 英倫留學的點點滴滴(中國醫訊及相關著作)
    http://cobolsu.blogspot.com/2015/10/blog-post_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