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08

英倫留學(十一)KCL的「通識」課程

King's College London(KCL)學院內有一個部門名為SDTU(Staff Development & Training Unit),主要的工作在提供學生和員工各式各樣的教育訓練(附件一)。課業不會太忙碌的時候,我很喜歡去參加他們提供的種種課程,除了因為內容非常實用之外,一方面則是覺得授課老師(trainers)許多都是臥虎藏龍、大有來歷,例如著名期刊的主編來指導論文寫作或投稿的技巧、Welcome Trust(全世界最大的medical research charity)的高階主管來指導如何申請研究經費…。這些課程大多數是所謂的「通識教育」,例如Assertiveness Skills、Time Management(時間管理)、Career Development或溝通技巧;也有幫忙工作上效率的提升的課程,例如Presentation Skills(如何設計並準備簡報)、Microsoft Office的應用和技巧 (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甚至還有管理Email的訓練;還有一些則是和專業相關的訓練,例如研究工作的管理技巧和訓練,包括研究人員如何做好Project Management、如何領導研究團隊、或者是利用Bioinformatics and genomics網路查詢技巧…等。 

所有課程會在每個學期初(terms,英國學制一年有三個terms)公告在SDTU網站上(http://www.kcl.ac.uk/about/structure/admin/pertra/sdtu/),必須在網站上報名才有資格參加,每個課程名額有限,但若太過踴躍可能會加開班次。報名後若有事不能參加必須事先取消,以便後補者加入名單,如果沒有事先取消,SDTU就會對報名者所屬的單位處以 £75的罰款。 

英國式教學相當重視互動性,每個學員一定要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此類課程的人數常限制在12位左右,就是為了所有參與者都能充分投入。課程大致為時半天或全天,課程進行一般而言相當生動有趣,顯示出授課老師事前的精心準備,例如在一次的Presentation Skills的課程中,授課老師讓每個學員即席上台報告5分鐘,還自備攝影機錄影並重播討論(真刺激!)。此外課程強調實用性,因此常常會實際操作演練,例如Microsoft Word的課程中,所有同學一人一台電腦,授課老師事先就會把所有的範例文件放在公用的硬碟區,邊學邊做,很有效率。 

至於如何能夠讓課程很精彩並吸引學員參加?我認為很重要的因素在於師資之優秀。這些來自各個學院、乃至於其他大學的專家教員,學、經歷豐富自然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意願來準備並熱心傳授這些較為「通識性」的課程。一般而言通識課程並不容易教授,不僅需要教員有豐富學經歷,更需要充分的準備,才能因應背景大不相同的學生,如果老師的人格特質又能較為外向吸引人,則更能吸引不同專業背景的同仁齊集一堂。 

其次是課程的設計和進行,互動性的課程除了同學能夠更為投入(involved)之外,也比較不會令授課老師感到疲乏,例如在如何申請研究經費的課程當中,老師簡潔地把原則性的議題講解之後,就開始分組練習,練習什麼呢?他把同學分為四組,分別是寫計畫的研究人員、初審委員會、複審委員會以及補助單位的委員會,各組討論後報告自己崗位上著重的重點,透過這些討論,同學不但印象深刻,老師也會因為每堂課都有不同的討論而不至於倦怠。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是老師的表現和課程的內容要能夠不斷的進步。我記得每次上完課離開之前,教師都會提醒大家填寫不具名的問卷調查,甚至可以直接在網路上填寫Evaluation form,透過課後的迴饋評估,所有統計數據在網路上就可以一目了然(www.kcl.ac.uk/iss/training/courses/report2006-07.html),授課老師和校方自然馬上可以為下次上課做調整。

參與這類課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遇到來自不同學系的碩、博士班學生、或者是各單位職員,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校區分布整個大倫敦,除非參加社團活動,否則平時很少可以結識他系同學,更別提其他單位的教職員了。因此,所有課程一開始都會有一段學員自我介紹的時間,而且在下課時SDTU也會提供免費的咖啡茶點,讓不同領域的同仁們一起聊聊天,彼此結交各領域的朋友。我自己就曾經遇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是在Presentation Skills的課程中,在我上台報告之後,授課老師問我是否有受過聲樂的訓練,我就提到自己對合唱的喜愛,下課後就聊到彼此喜好的音樂,後來他就邀請我到他的合唱團參加演出的活動,甚至邀請我去參加他的退休派對,成為很好的朋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