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 安南醫院副院長
憂鬱症中心、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持人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目的:本回顧論文探討都市化、壓力、發炎、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數位化作為影響憂鬱症的關鍵因素,強調在心理健康和介入中納入整合性和演化觀點的必要性。
研究結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常見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急遽增加,同時自殺、失業和離婚率也同步上升。演化觀點認為,過去有利於生存的機制,例如壓力反應和發炎過程,可能在現代都市環境中導致心理健康挑戰。此外,Z 世代的心理健康危機凸顯了數位演化的影響,從以遊戲為基礎的童年轉變為以手機為基礎的童年,這顯著促成了憂鬱症發生率的上升。近期研究強調營養精神醫學、晝夜節律調節、正念和抗發炎生活方式介入在減輕憂鬱症狀方面的重要作用。
總結:我們的演化遺產和快速社會變遷之間的相互作用,創造了一種導致憂鬱症的多元因素。了解這些在壓力反應、發炎過程、飲食轉變、晝夜節律紊亂和數位化方面的演化錯配,為憂鬱症的病因提供了新的見解。這種整體和諧新角度,概念化為「調和內在的交響樂團」,為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了有潛力的途徑,以解決現代世界中憂鬱症的多方面病理過程。
全文下載 論文出處:Su KP. Harmonizing the inner orchestra: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stress, inflammation, diet, and lifestyles in depression. Curr Opin Psychiatry. 2024 Dec 2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804221.
引言
近幾十年來,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驚人地增加。一項發表在《刺胳針》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台灣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在二十年間翻了一倍,從 11% 增至 23%,與此同時,自殺率、失業率和離婚率也同步上升。這趨勢並非台灣獨有,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半數人口在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任何精神疾病,四分之一至少會經歷一次臨床憂鬱症。
這些趨勢在都市化地區尤其令人擔憂。都市化導致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模式、晝夜節律失調和壓力水平升高,這些都是導致憂鬱症病理生理學的重要因素。憂鬱症發病率急劇上升,部分原因可歸因於人類演化適應與現代生活需求之間的錯配。演化生物學認為,人類祖先的壓力反應原本是為了應對眼前的生存威脅,但在現代都市環境下,面對長期心理壓力時,這些機制可能適得其反。此外,發炎傾向是人類免疫系統演化的遺產,在沒有急性感染但存在慢性壓力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情況下,會加劇憂鬱症的風險。
營養神經科學已成為一個有前景的領域,強調飲食,特別是 Omega-3 脂肪酸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同樣地,由於晝夜節律和褪黑激素水平會影響睡眠和整體心理健康。「協調內在的交響樂團」的概念應運而生,成為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中憂鬱症多方面本質的隱喻。本綜論旨在闡明這些演化錯配在憂鬱症日益流行和整體干預中的潛在作用。
都市化與壓力的演化理論
壓力一直被認為是導致憂鬱症的重要因素,演化理論為壓力的作用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在人類祖先所處的環境中,急性壓力反應對生存至關重要,使人類祖先能夠對眼前的威脅做出迅速反應。這種由杏仁核和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 (HPA) 軸介導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涉及快速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加快、警覺性提高以及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激增。然而,現代都市化世界的壓力本質截然不同。工作壓力、社會關係、和經濟問題等因素造成的慢性心理壓力,會持續激活壓力反應系統。人類古老的壓力反應系統以杏仁核為核心,無法區分危及生命的狀況和即將到來的職場簡報,而與急性壓力不同,慢性壓力會導致 HPA 軸長期激活和皮質醇持續釋放,這會對大腦功能和心理健康產生有害影響。長期暴露於高皮質醇水平與海馬迴萎縮、神經生成受損和神經傳遞物質系統紊亂有關,所有這些都與憂鬱症有關。
壓力反應系統的演化錯配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壓力相關憂鬱症的影響。血清素轉運體基因上的短等位基因 (5-HTTLPR 的 s 型) 等變異,促進了更敏感的壓力反應,可能在人類祖先的環境中賦予了生存優勢,但在現代環境中,這些變異可能使個體更容易患上憂鬱症。此外,這種演化觀點強調了發展應對機制的重要性,這些機制可以在壓力反應不具適應性的情況下有效地「緩和」壓力反應。正念練習、認知行為療法和其他減壓策略可以被視為重新訓練人類古老的壓力反應系統,使其更好地應對現代壓力源的方法。
慢性低階發炎
發炎是憂鬱症病理生理學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其根源在於演化生物學。在人類祖先所處的環境中,主要的生存威脅是感染和傷害,這就需要強大的免疫反應。發炎反應更強的人更有可能在這些威脅中生存下來並將其基因傳遞下去,導致對促發炎基因變異的物競天擇。在原始叢林中,人類接觸到致病性極低的生物體會誘導調節性T細胞和B細胞、M2巨噬細胞以及轉化生長因子-β (TGF-β) 和介白素-10 等抗發炎細胞因子的產生。這種生命早期的抗發炎免疫功能,平衡了基因選擇產生的發炎傾向,創造了一個穩定平衡。
然而,在現代都市化世界中,這種微妙的平衡已被打破。人類現在生活在更加衛生的環境中,減少了接觸那些非致命性免疫調節病源體。同時,人類面臨著新型壓力源,主要是心理和社會壓力源,而不是病源或傷口的壓力源,這些壓力源會以不適應的方式激活古老的防禦系統。除了演化遺傳偏向發炎和抗發炎機制的不適應性發展之外,心理壓力、不良飲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導致的低階發炎會擾亂神經可塑性、改變神經傳遞物質代謝、激活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並產生系統性的生理影響,從而導致憂鬱症的發展以及相關的慢性生理後果。總之,發炎的演化理論為理解人類古老生物學與現代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框架,並強調了心理健康需要採取整體方法。
飲食、大腦演化與憂鬱症
飲食在大腦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 Omega-3 脂肪酸是大腦健康和大腦演化中最受關注的營養素。例如,一篇發表在《自然評論:神經科學》上的有趣文章提出,攝取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海岸飲食在提高大腦/體重比(也稱為腦化指數)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使得黑猩猩演化成人類時在生存和繁殖方面具有關鍵優勢。這種飲食轉變發生在大約 10 萬到 2 萬年前,與重大的認知進步相吻合,這些進步賦予了早期人類關鍵的生存和繁殖優勢。
人類 Omega-3 脂肪酸攝入量的演化錯配在都市化社會中尤為明顯。在現代飲食中,Omega-3 與 Omega-6 脂肪酸的比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從高比例的1:1轉變為低比例1:20。這種飲食失衡與慢性低度發炎、憂鬱症發病率增加和其他慢性疾病有關。Omega-3 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和二十碳五烯酸 (EPA) 對維持細胞膜完整性、神經傳遞、抗發炎和抗氧化過程至關重要,並促進中神經系統的清除功能。研究表明,傳統上魚類消費量高的族群,如日本和地中海國家,憂鬱症發病率較低。相反地,Omega-3 脂肪酸血液濃度低與憂鬱症和自殺風險增加有關。Omega-3 脂肪酸補充劑已被證明可以通過調節發炎途徑、增強神經生成和防止氧化壓力來減輕憂鬱症狀。干預性研究表明,補充 Omega-3 脂肪酸,特別是富含 EPA 的配方,在治療憂鬱症方面具有潛力。這些發現支持了演化理論,即人類大腦適於在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發揮最佳功能,而現代飲食中通常缺乏 Omega-3 脂肪酸。
晝夜節律和生活方式影響的演化理論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祖先的生活與自然的光暗週期同步,晝夜節律調節著睡眠、荷爾蒙釋放和各種生理過程。下視丘中的視交叉上核 (SCN) 充當主時鐘,同步全身的外周時鐘。褪黑激素是一種在黑暗中產生的荷爾蒙,對調節睡眠-覺醒週期至關重要。由於暴露於人造光或不規律的睡眠時間導致褪黑激素產生減少,可能會損害睡眠品質並加劇憂鬱症和焦慮症狀。維持規律的晝夜節律和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支持褪黑激素的產生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除了調節睡眠的功能外,褪黑激素還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因此,暴露於人造光導致褪黑激素產生受到抑制,可能會加劇與憂鬱症相關的慢性低度發炎。
生活方式因素在維持晝夜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生活方式的特點是人造光、不規律的睡眠模式和輪班工作,這些都會擾亂自然節律,導致睡眠障礙和常見精神疾病風險增加,包括焦慮症、憂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神經認知障礙。飲食是另一個影響因素;不規律的進餐時間和高脂肪飲食已被證明會影響時鐘基因表達和晝夜調節。體育活動或缺乏體育活動也會影響晝夜節律,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導致晝夜節律失調。
中醫對這種演化觀點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佐證,即「臟腑時鐘」的概念。中醫認為,每個器官系統在 24 小時的週期內都有一個功能高峰期。例如,肝被認為在凌晨 1 點到 3 點之間最活躍,而現代生活方式通常是在這個時間段暴露於人造光或進行活動,而不是睡覺。正念和減壓技巧可以通過調節壓力反應和促進放鬆來進一步支持晝夜健康,從而提高睡眠品質。鼓勵規律的體育活動和白天暴露在自然光下可以增強晝夜節律同步。食療,包括進餐時間和攝入支持晝夜調節的營養素(如褪黑激素),也可能是有益的。
數位演化與 Z 世代的心理健康危機
社會的數位化從根本上改變了 Z 世代(1995 年至 2010 年出生)的發展環境,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兒童時期從以玩耍為主(Play-based)轉變為以手機為主(Phone-based)。從歷史上看,玩耍對社交互動、體育活動和發展應對技巧至關重要,它促進了社會規範、韌性和創造力。智慧型手機和數位媒體的普遍使用顯著減少了傳統的玩耍時間,阻礙了基本社會和情感能力的習得,並影響了認知和情感發展。
現代的教養方式在物質世界中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過度保護,由於安全問題限制了兒童的獨立性,這阻礙了自主性和韌性的發展,和演化上提高生存的本能背倒而馳。矛盾的是,這種過度保護並沒有延伸到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兒童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瀏覽社群媒體,暴露於網路霸凌和不健康的社會比較中。自 2010 年左右智慧型手機問世以來,青少年中的焦慮和憂鬱情緒顯著上升。智慧型手機加劇了社會比較和同伴認可的壓力,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與睡眠障礙、體育活動減少和網路霸凌風險增加有關,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線上互動的即時性放大了人們的不足感和害怕錯失的恐懼,加劇了焦慮和憂鬱。AI運算法所推播的文章和圖片創造了一個扭曲的現實,在關鍵的發展階段增加了精神病理化的風險。
古代智慧應對現代苦難
為了應對導致現代精神疾病的演化錯配,古老的智慧反而提供了寶貴的解方。正念、冥想、瑜伽、飲食、太極拳和氣功等傳統運動,以及中藥和針灸,可以通過與人類的演化的本能,來減緩都市化的負面影響,幫助調和「內在的交響樂團」。
源於古代東方傳統的正念和冥想促進了當下意識和情緒平衡。這些做法可以通過增強前額葉皮層對杏仁核的調節來重新校準壓力反應系統,從而減少 HPA 軸的過度激活。研究表明,通過正念干預可以顯著減少憂鬱症和焦慮症狀。它們還促進神經可塑性並調節與壓力相關的神經通路,同時減少與憂鬱症相關的促發炎細胞因子。
古代飲食強調富含必需營養素、抗氧化劑和抗發炎化合物的天然完整食物,支持大腦健康。地中海飲食等傳統飲食與較低的憂鬱症發病率有關,類似於富含纖維和高 Omega-3/Omega-6 比例的祖先飲食模式。現代西方飲食會加劇發炎和氧化壓力,加劇憂鬱症狀。增加 Omega-3 脂肪酸、抗氧化劑和維生素 B 的營養干預措施已被證明在緩解憂鬱症方面具有前景。
中醫利用運動、草藥療法、食療和針灸來治療和預防心理健康疾病。太極拳和氣功結合了身體運動、呼吸控制和冥想,以促進健康和平衡。這些練習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和減輕壓力,從而減少憂鬱症和焦慮症狀。可以調節 HPA 軸、降低皮質醇水平、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動,並通過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水平來增強神經可塑性。逍遙散等草藥具有抗憂鬱特性,可以調節神經傳遞物質和減少發炎。針灸會影響神經傳遞物質水平、調節 HPA 軸、減少促發炎細胞因子並促進神經生成,從而有效減輕身心症狀。將中醫臟腑時鐘等傳統概念與現代科學理解相結合,突出了將生活方式與生物節律保持一致的重要性。通過認識到晝夜調節的演化基礎,人類可以制定整體策略來預防和治療憂鬱症,強調將內部時鐘與外部環境同步。
起源於古印度哲學的瑜伽是一種整體身心干預措施,其對心理健康的益處,特別是在憂鬱症和焦慮症方面的益處也漸受認可。通過結合體式(asana)、呼吸控制(pranayama)和冥想,瑜伽可以調節 HPA 軸、降低皮質醇水平並增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從而減輕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壓力反應。研究支持了瑜伽在改善情緒、減少憂鬱症和焦慮症狀以及通過前額葉皮層等情緒調節區域的結構變化促進神經可塑性方面的功效。瑜伽還可以提升血清素和 γ-胺基丁酸 (GABA) 等關鍵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神經傳遞物質對情緒調節至關重要,並顯示出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使其成為傳統心理健康治療的寶貴輔助療法。
結論
演化適應與快速都市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影響心理健康的重大錯配。壓力反應、發炎過程、飲食模式、晝夜節律、生活方式因素和數位化都導致了憂鬱症發病率的上升。從演化的角度理解這些因素,可以為其潛在機制提供寶貴的見解。正念、飲食改變、傳統運動和中醫療法等療法與人類的生物需求相一致,可以減輕現代生活方式的不利影響。應對數位化帶來的獨特挑戰,特別是 Z 世代面臨的挑戰,對於制定全面策略來減輕與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普遍使用相關的心理健康危機至關重要。
整合療法(概念化為「協調內在的交響樂團」)通過將現代生活方式與人類演化生物學相結合,來應對憂鬱症的多方面本質。*來的研究應側重於針對這些領域的個人化介入措施,如補充 Omega-3 脂肪酸、正念和抗發炎生活方式的調整,這些措施可以提供有前景且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此外,了解影響個體對這些干預措施反應的遺傳和表型因素對於制定個人化療法至關重要。
關鍵字:晝夜節律、演化精神病學、發炎、Omega-3 脂肪酸、都市化
- 都市化和現代生活型態會導致壓力、發炎和生理時鐘中斷,加劇憂鬱症發生率。
- 壓力反應和免疫功能的演化錯配,適應於原始叢林生存,卻加劇了現代人慢性心理健康問題。
- Omega-3 脂肪酸、正念、瑜伽和冥想,可能透過減少發炎和重新校準壓力反應來增進心理健康。
- 採用整合療法,解決生活型態、飲食和演化錯配,可以有效地減輕現代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