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與養育」之二
「遺傳與養育」對壓力反應的影響
鄭存琪,蘇冠賓*
在慢性壓力下可以促發(precipitate)精神疾病,可能是由於壓力調適系統—Limbic-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LHPA) axis的功能失調所致。然而每個人的LHPA axis的功能的差異,可能造成其抗壓性不同,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LHPA axis的功能的差異呢?在基因影響的部分,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5HTTLPR) 曾經在精神醫學通訊中略作介紹 (1),此基因promoter region若為二個短序對偶基因(short allele),則神經突觸間回收serotonin的效能較差,造成個案較易出現焦慮、憂鬱、神經質及情緒障礙等特質,指出「抗壓」可能受到遺傳的影響。在壓力做為誘發因素的部分,Caspi等人的研究 (2) 發現壓力事件愈多時(如多於四件),帶有兩個短序對偶基因(“s” allele)的受試者得到憂鬱症的比例(43%)就顯著高於長序對偶基因的受試者(“l” allele,17%),這個研究清楚地呈現出壓力與環境交互影響的重要性。
然而,臨床上諸多的案例可以發現,後天的養育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年幼失怙的人,LHPA axis反應可能產生長期的變化,對壓力的反應可能更為敏感,也更容易產生與壓力相關之精神疾患。然而,遺傳與養育的交互影響又將如何呢?在2004年4月由Barr等人發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的文章,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Barr等人利用具有5HTTLPR不同基因型(l/l、l/s)的恆河猴來做實驗 (3),將之分為由母親撫育(mother-reared, MR)以及同伴撫育(pear-reared, PR)二組,當二組恆河猴長至六個月大時,給予急性及慢性的分離壓力「separation stress」,並抽取股靜脈血,測其ACTH與cortisol level反應,l/s 基因型且由同伴撫育(l/s×PR)的恆河猴不管在急性及慢性分離期時,ACTH level均明顯高於其他組別,但是其cortisol level卻沒有隨之較高,反而低於其他組別,此外不管在baseline及慢性壓力期時,l/s×PR組的cortisol level均較低,暗示著牠們的LHPA axis是處在一個較「遲鈍(blunted)」的狀態,而這也許可以作為壓力調適好壞的指標之一。此外,l/s×MR的這一組相對於l/l×MR或l/l×PR二組,在面臨急、慢性壓力時,ACTH與cortisol level差距均不顯著。這似乎暗示著,先天上擁有抗壓效能較差基因的個體,可以由較正向的幼年經驗來改善壓力調適的反應。
隨著了解基因、養育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也許未來可以經由遺傳諮詢的介入,來達到「早」早期療育的預防效果,而對於遺傳與早年成長可能弱勢的個案,也可以提供更好、更精確的壓力調適、生物及心理方面的預防與治療。
延伸閱讀
(1) 蘇冠賓. 從理性架構談情感疾患之四:抗壓基因愈「長」愈好:5HTTLPR、「抗壓」及憂鬱症. 精神醫學通訊 2003; 22(9):7-9.
(2) Caspi A, Sugden K, Moffitt TE, Taylor A, Craig IW, Harrington H et al. Influence of life stress on depression: moderation by a polymorphism in the 5-HTT gene. Science 2003; 301(5631):386-389.
(3) Barr CS, Newman TK, Shannon C, Parker C, Dvoskin RL, Becker ML et al. Rearing condition and rh5-HTTLPR interact to influence limbic-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response to stress in infant macaques. Biol Psychiatry 2004; 55(7):733-73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