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2019

Patient Engagement:增進病患對治療的積極參與

Patient Engagement:增進病患對治療的積極參與

整理:黃之睿醫師、蘇冠賓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病人的Engagement計劃之原則性策略包含:(一)排出可量化的臨床成果的優先順序、(二)定義出evidence-based且經過coding的治療計劃、(三)、促進病人維持對治療計劃的順從性(adherence)。理論上這是「改善預後、減少花費並且協助病人遵照出院計劃」之合乎邏輯的方法。但事實上只根據「僵化原則性策略(cold system of care)」而做出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的做法,常常難以有效的engage患者。

成功engage患者到醫療照護系統,常需要的是適用於個別患者「病情、治療、功能復健」所需要的「個別化方案(warm care model)」。Peter Borden和Charlotte Vangsgaard所撰寫的「Patient Engagement: 9 Ways to Engage Patients on Their Own Terms」一文列出以下九點:

1. 依據個人的生命目標衡量復原進度:85%的受訪者認為臨床指標無法反映本身對復原的期待。因此我們應該設立對病人有意義的目標,像是能再次踢足球或能跟孫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其實這類目標的背後仍然可以連結到一些臨床可以監測的項目。另外我們還能用數位工具去幫助病人設立階段目標和測量進步的幅度。

2. 改善生活品質:醫護方所制定的計畫對於病人來說,常常是很難配合而且不完全適合個人情境的。經由3C產品的使用,加上AI、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去分析個人資料,病人比較容易獲得實際且可行的指引,幫助他們把治療結合到生活中。利用科技,病人遵循治療計畫的順從性可增加3.5倍。

3. 協助獲得其他病友的意見:少於1/3的受訪者表示曾閱讀過醫師給的藥物和病情追蹤的資訊。病人更常向其他病友請教相關的經驗和建議。醫護端應該協助病人取得並評估這些資訊。

4. 復原過程的個人化:雖然醫護端計畫了層層推進的治療過程,病人的動力卻不會是穩定、持續的,甚至可能停頓或倒退。重點是提供個人化的鼓勵,讓病人可以找回前進的方向。

5. 協助把疾病影響最小化:沒有把可治療的症狀改善、或利用複雜死板計畫和嚴格要求,會增加病人有無力感。把疾病症狀和影響減到最少,可以有效增加復健計畫的遵從性和成效。

6. 請聽聽我的故事: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主要照護者沒有病情之外的額外溝通。Engagement應該要能捕捉到生活中與醫療史相關的事件,補足病歷缺少的部分,提供雙向溝通的管道以及相關潛在的風險。

7. 協助我度過試驗期:當病人試著將治療結合到生活中時,會經過一連串的試誤,有47%的受訪者曾在處方藥的服用時間和劑量上做過試誤的調整。Engagement應該給予病人個人化的協助,例如用直白的言語說明藥物使用方法。

8. 協助評估原因和效果:當病人以主觀感受衡量復原程度時,工具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客觀的指標和治療反應的連結。

9. 協助連結到支持系統:病人的復原過程也會受到家庭和社群的人際關係影響。Engagement可以幫助他們連結和獲得其他系統的支持。

現今的數位科技能夠幫助醫療機構建立這些warm care的要素。像是AI和擴增實境天生就具有適應性和擴展性。他們可以從病人的實際活動學習到什麼是正常的流程,並且給予醫病雙方即時的回饋。產品和場所的連結可以幫助病人在家也能自我監測。這些工具進步很快,也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包括FDA)的接受。在實際應用這些科技之前,醫護人員必須了解到,Engagement的品質來自於病人定義的目標、個人化的指引和賦予自主性的選擇和工具。先有上述的前提,科技工具的投資和理想療效才有實現的可能。

參考文獻:Peter Borden and Charlotte Vangsgaard. Patient Engagement: 9 Ways to Engage Patients on Their Own Terms (https://hitconsultant.net/2018/09/17/patient-engagement-goal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