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2015

全人觀點的精神病理診斷與治療(演講摘要)

全人觀點的精神病理診斷與治療(演講摘要)


失去全人觀點的精神病理學診斷與治療,就失去精神醫學的基本精神
醫學有其極限,精神醫學尤然!精神醫師根據目前最好的實証來照顧病患,視病猶親,面對未知,謙卑以對。雖然病患「沒有病識感」或有「自傷傷人」的擔憂,在面對個人的意願和自主的平衡時,仍應該沈思精神科醫師握有「限制人權和自由的莫大權力」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個人擔任醫學系的教學推動人,每年近200位來精神科實習的醫學生,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和指導,有些學生很有想法,對精神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有深入的批判和挑戰。他們並不討人喜歡,有時還認同病人的病理狀態;各位知道他們的老師會如何因應?如何指導?他們離開精神科的時候有沒有帶著質疑或受傷的心態?他們未來會成為醫師後,會不會對精神醫學有偏見或負面的影響?

顯然,目前醫學對「治癒精神病」仍束手無策。根據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憂鬱症臨床研究(STAR*D)的結果顯示:四千多位病患在為期三個月的第一線抗鬱劑嚴謹治療下,只有27%病情緩解;而且當病患很合作地配合為期一年「四階段、合併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之後,竟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改善! 過度強調藥物治療若忽略全人觀點的治療,就失去現代精神醫學帶來的助益。

現在精神醫學的診斷以DSM分類為基礎,DSM對跨領域的溝通、保險申報、研究、法律、教育帶來極大的便利性。然而,便利性不能遮掩其不足,事實上,DSM無法符合分類原則中,對於「確定診斷同質性」及「治療預測性」的最低標準;從生物精神醫學的角度而言,以全基因體的掃瞄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縮寫為GWAS)顯示,在DSM分類下的major depression, autism, ADHD, schizophrenia和bipolar disorder在基因層次根本無法區分。從臨床治療準則的角度而言,DSM分類下的異質性結果,可能使得某些應該接受心理社會治療的患者,被Practice Guideline的第一線療法建議去吃藥,所以也不見得是病患照顧的黃金標準。因此,過份強調DSM會妨害精神病理學最基本的精神,忽略了精神病理學的基本訓練,更會妨害精神醫學的發展。

精神疾病是複雜的疾病,然而台灣目前在健保制度的限制下,大多集中在藥物治療,因此常常無法提供病患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果。為了改善病患的治療成效,當前世界的趨勢已經朝向整合性治療,但是受限於國內健保制度及衛生法規的限制,全都只能在實驗計畫中進行。因此,台灣的學術界和衛生主管機構,應該儘速推動「整合性、全面性」的治療模式,讓醫療人員有更充足的武器,來和病患共同對抗難纏的身心「殺手」。







參考資訊:
http://cobolsu.blogspot.tw/2013/06/dsm-5_11.html 
http://cobolsu.blogspot.tw/2015/04/blog-post_77.html 
http://cobolsu.blogspot.tw/2014/06/blog-post.html 
4. 山達基抹黑精神醫學影片:精神科藥物未公開過的真相 - 紀錄片(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haip0_y34 
5. 山達基抹黑精神醫學影片:精神醫學:致命工業 - 紀錄片(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nbvurw7Ws 
6. 山達基信仰之牢籠 
http://scientology-chinese.com/blog/post/30778015 
8. 台灣的憂鬱症治療,絕不能缺少整合性的模式
http://cobolsu.blogspot.tw/2015/10/blog-post.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