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轉念後:啟動焦慮症的自我療癒]
~ 建議恐慌症及焦慮症患者之書單:
推薦序 焦慮症對於台灣人的健康及醫療之重要警訊
蘇冠賓教授(精神科醫師、神經及認知科學教授)
本書內容令我驚豔不已,因為書中許多案例,都是我日常看診中的最常見的個案。書中的建議,也都是我常常跟建議患者的治療方式。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指引受到焦慮症困擾的廣大族群,早日邁向康復大道。本書唯一不足的是,焦慮症及憂鬱症的生物學病因及治療學研究在這些年都已有長足的進步,許多的有效的新藥也陸續研發出來,本書初版至今已超過40年,藥物治療的資訊自然不足。
參考序文:一般人去看醫師,有超過一半是因胸痛、疲倦、腸胃不適、頭痛、昏眩、背痛、失眠、或是呼吸困難…等而深受其擾,然而經醫師診視後,只有約兩成患者可以找出身體上的原因來解釋並提供治療即器質性(organic)病因,而大部份查不出原因的則很有可能是所謂的焦慮症患者。從歐美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十個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受到焦慮症所苦,隨著台灣社會經濟的快速變化,因焦慮症狀而就醫的比例也大有增加,但尚未就醫、或是沒有得到適當診斷或治療的群眾相信更是不計其數。
「幸福就在轉念後(Hope and Help for Your Nerves)」一書的作者,克萊兒‧維克斯(Claire Weekes)曾著有暢銷書《心神安寧》(Peace from Nervous Suffering)。她是神經失調和焦慮症領域的先驅,曾在英國各大精神醫療機構授課,也時常受邀在英美的媒體節目中接受訪問。
作者維克斯醫師本身亦曾受恐慌症所苦,在受訪時也常分享自己成功的因應之道。她對焦慮症經驗豐富、觀察入微,例如她書中提到:「有這些症狀的人通常都認定自己身體出了嚴重毛病,根本無法相信其他人也會有同樣的痛苦經驗。很多人深信自己有腦瘤(或其他類似「深層」病因),有些人認為自己正處於精神錯亂的邊緣…」(第四章),沒錯,這些描敘真是我每天看診病患的最佳寫照!其實病患來到精神科之前,大多已經長年困擾且返覆求醫,當各科專科醫師仔細問診及進行相關檢驗,告知患者並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時,焦慮患者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安心,反而常會擔心醫師不夠仔細,於是出現「逛醫生(doctor shopping)」的行為,不斷接受重覆而無謂的檢查及藥物,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罹患了醫學上無法診治的怪病或絕症。其實,如果醫師能察覺焦慮症的模式,了解病患的不安和無助,就能儘快幫助病患得到適當的醫療協助,並減少無謂的醫療浪費;而患者如果早日得到本書提供的良好資訊,必然可以早日步上康復之路。
作者在治療上運用的「面對、接受、飄浮、及給自己一點時間(facing the feared situation, accepting the
feeling of panic, floating through it, and letting time pass)」(第五章),這正是我們在診間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的最佳詮釋!。在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當醫師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後,使用上述的認知行為原則對病人的治療是非常有助益的。協助病患建立起對焦慮本質產生正確的認知,就是焦慮症康復最重要的關鍵。
最後,特別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初版(1969)至今已超過40年,自作者於1990年辭世後,最近的一版至今也超過20年,而焦慮症及憂鬱症的生物學病因及治療學研究在這些年都已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1990年後,許多的有效的新藥也陸續研發出來。因此,讀者在閱讀第十七至二十二章時,應該同時參考生物學上的最新文獻。僅管如此,對於非專業人士的讀者而言,這仍是了解焦慮症及自助的優秀參考書,我更高興久石文化能出版這一本好書,我非常樂意將此書推薦給所有深受焦慮受苦患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